恒星上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天文學家告訴我們:銀河系有1000億顆以上的恒星,它們全是熾熱的氣球體,表面溫度從暗紅色的2000-3000攝氏度,直到青白色的2萬-3萬攝氏度以上。
在這種高溫下,顯然不可能有任何生命存在,當然更談不上人了,所以,恒星上不會有人。
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星云和大量的星際物質,它們是發光的或不發光的、密集或稀疏的氣體和塵埃,還沒有發現生命存在的條件。
宇宙間只有在那些不發光、有固體表面的行星上,“人”才能生存。
據科學家研究,太陽系的九大行星除地球外的八大行星,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是火星,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,并沒有發現生命。
其它恒星是否也有它們的行星?什么樣的行星系才可能有“人”住?從理論上講,只要具備像地球這樣條件的星球,都有可能使這些物質演化成生命或生命物質。
原始星云,成彌漫狀收縮成原恒星進一步收縮成恒星(核聚變開始)(如果質量不夠無法產生核聚變,就形成褐矮星)在恒星階段度過很長的時間,而且質量越大,這段時間越短(因為反應的速度也快),這段時間稱為主序星階段氫聚變結束,內核收縮,點燃氦聚變,外層膨脹,紅巨星階段(氦反應結束后,如果質量夠大,會依次發生碳、氧等的聚變,一直到鐵——因為鐵的聚變是吸收能量的,如果反應到了鐵就會超新星,接下來按照殘余質量變成白矮星,中子星或黑洞)所有燃料耗盡,外層物質拋射,內核收縮。
內核在1.4倍太陽質量以下形成白矮星;1.4-2(3)倍太陽質量,中子星;再重,黑洞;如果處在多恒星系統中,可能會吸收伴星的物質,并不斷積累。
白矮星會坍塌成中子星,中子星會坍塌成黑洞,黑洞會變的更重。
什么是僵尸恒星
“ 僵尸恒星”一般是指大量死亡的坍塌恒星或天體,人們通常見到的會有白矮星、褐矮星、中子星等。
當一顆恒星鄰近死亡時,它會突然發生短暫的回光返照,就像僵尸一般。
“僵尸”這一詞是從事此項工作的研究人員提出的,他們還提到了一個更加科學的術語——“軟伽瑪射線再暴體(SGRs)”。
已知有5個這樣的軟伽瑪射線再暴體,其中4個在銀河系,另一個在附近的大麥哲倫星云中。
“僵尸恒星”主要是指該類天體中具有驚人力量,擁有較其他強上千倍的磁場的一類,它還有另外一個較為科學的屬于:軟伽瑪射線再暴體(SGRs)。
軟伽瑪射線再暴體(SGRs)的直徑在10-30公里之間,質量是太陽質量的近二倍,是大量死亡的坍塌恒星即中子星的一部分,而典型的天體正是這“僵尸恒星”。
CopyRight 2019 武漢小墨定妝美業教育學校 版權所有 鄂ICP備16008474號 XML地圖 網站地圖